政策解读 |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解读
1.&苍产蝉辫;2021年环境状况和往年比有哪些大的改善,比较突出的亮点是什么?
答:2021年,北京市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状况和往年相比,亮点有以下几个:
一是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标,空气更清新了。2021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 5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分别为1.1毫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各项大气污染物协同改善,首次实现主要污染物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占比78.9%;重污染日8天,同比减少2天。一级优天数为114天,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空气质量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二是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水体更清洁了。2021年,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达到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好水更多了,全年共监测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7条段,滨-滨滨滨类水质河长占比增加到75.2%,无劣痴类河流。永定河等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三是生态环境逐年改善,越来越宜居了。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2021 年,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65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包括森林、灌丛、草丛、草甸与草原、湿地等类型,2020-2021 年累计记录94种。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3702种,2020-2021年累计记录6283种,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物种17种,苔藓3种,维管植物1种,昆虫3种,大型真菌10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物种6种。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覆盖延庆、密云、门头沟、怀柔和平谷五个生态涵养区,并延伸到中心城区,打出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金名片”。绿水青山相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市民收获更多环境幸福感、获得感。
四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绿色。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双碳”承诺,在全国率先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高精尖”产业,聚焦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推进碳减排,2021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20 年下降4%左右,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成为更多市民自觉选择;通过碳普惠项目鼓励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出行,启动至今,绿色出行量累计超2400万人次,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践行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
2.现在环境好了,感觉鸟多了,河里的鱼也变多了,这是如何实现的?
答: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能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纷至沓来,也为各类物种提供了适宜的栖息条件,北京生态环境的优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使北京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和鸟类最多的首都之一。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共同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各环境要素综合保护、系统治理理念和举措的整体呈现。
天蓝云自卷, 以“一微克一微克去抠”的精神保卫蓝天。截至2021年底,累计淘汰国三排放标准汽油车近11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7万辆,国五及以上车辆占比超70%,车型结构达到全国最优;对93家重点公司量身定制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方案;以克论净,像绣花一样管控扬尘,评选扬尘治理“绿牌”工地,对2400余个施工工地(场站)开展视频监控,有2058条背街小巷实现机械化作业清扫保洁,全市降尘量均值同比下降近20%;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又有65个村3.8万户完成煤改清洁能源,过上了“温暖与蓝天”相伴的日子。摄影爱好者还经常能拍出对大气透明度要求极高的星轨,彰显“气”质提升。
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北京市大力推进“叁水统筹”。建设污水管线568公里,完成322个村污水收集处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8%,完成1000余条小微水体治理;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潮白河系水质最好,大清河系、永定河系、北运河系、蓟运河系水质次之。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高度肯定了密云保水保生态的丰硕成果,水库碧波荡漾,密云水库从全国133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进行经验推广。提升水生态质量,完成6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大兴凤河通过生态修复,从过去的“臭水河”“蚊子河”华丽变身为水清岸绿的“清水河”“幸福河”。就连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黑鳍鳈和植物北京水毛茛,都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岸芷汀兰,碧水汤汤润京华。
万类霜天竞自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北京市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推窗见景,出门见绿,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微小绿地、城市森林等实现了大家“诗意栖居”的自由,不少市民跟东北刺猬、黄鼬、红脚隼等野生动物有了“偶遇”,在郊野大花杓兰悄然绽放,金雕、豹猫自由生活。出台《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为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制了法治“保护卡”,编制《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全市67.9%的自然岸线保有率,为大自然守住了“家门”,制定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布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自觉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推出“大美北京”线上展览,向世界展示了生机盎然的“北京湾”。
相关链接:
[文章来源] 北京市生态局监测处、宣教处